•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流行MM装
  • “合众国之盾”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来自国依阿华州滑铁卢市的沙利文五兄弟一起报名加入了国海军;1942年11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五兄弟在同一艘军舰上为国捐躯 ……。时任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得知五兄弟遇难的消息后,受到极大的震动。在其给五兄弟父母的亲笔信中写道:“作为最高指挥官,我希望你们知道,全国人民同你们一样悲哀……我们这些活着继续战斗的人,必须,这样的是有价值的……他们面对死亡的勇敢和刚毅使我更加确信我们的人民的和决心。”作为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沙利文五兄弟当年共同服役的军舰便是本文要介绍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中的二号舰“朱诺”号(CL52 Juneau)。

      1934年,国通过《文森·特拉梅尔法案》国海军将自1935年起开始扩建。于是,在1935年中旬,以国海军舰艇性能委员会为首的策划机构就开始制订新式轻巡洋舰(”奥马哈“级代舰)的发展规划,最初的总设想是:1.以“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为蓝本进行设计,舰体小型化,排水量不超过8000吨;2.要区别于主要承担水面炮战任务的“布鲁克林”级;3.必须具备一定的防空作战能力及相应的反潜作战能力;4.战术定位为舰编队领舰,能给予舰编队战术支援;5.其余部分无硬性指标要求。

      在既定总设想的前提下,至1936年初,海军舰艇性能委员会共收到23份设计方案。由于没有相关的硬性指标,这23份设计方案真可谓“五花八”:在排水量上,最小的V号(即5号)方案标排(标准排水量)设计仅为3500吨,而最大的VII号(即7号)案却达到了8400吨;在火力配置上,最为强大的IX(即9号)号方案计划为新舰配备双联装Mk16型152毫米舰炮10(双联装炮塔5座),而最为贫弱的V-A号(即7-A号)案则只为军舰设计了4单装152毫米舰炮……。同年3月下旬,《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签订,新式巡洋舰的单舰吨位被在了8000吨的水平上,受此影响,经过仔细斟酌,上述23份方案最终均以性能不能完全满足既定需要而被全部打回,相关部依旧在等待着新的设计方案出现。然而直到1937年底,新的设计方案依旧没有完成。此时,距离收到第一批标书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太平洋上开始危机乍现,国海军迫切需要建造新式巡洋舰以应对相关的局面,是必须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了。

      终于,在大家的迫切下,1938年2月,诞生的第24,25号两份设计案终于摆在了相关部的案头上,其清新的设计风格顿时让各方眼前一亮。以第24号方案为例:其预设的标准排水量为5990吨,船型为平甲板型;主机最大输出功率70000马力,最高航速32.5节,续航力9000海里/15节;主炮采用国海军中性能最好且通用性程度最高的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16(双联装炮塔8座,这里顺便交待一下:原先国海军非常想为新式巡洋舰配备152毫米高平两用炮,也曾对Mk16型152毫米舰炮进行高平两用化,但以失败告终);主装甲带在正常交战距离上能够抵御127毫米口径火炮的轰击……。

      最终,在征询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第24号方案被定为新式巡洋舰的正式设计案。随后,国通过新的造舰法案,将新式巡洋舰的建造列入1939年度财政预算内,预计建造4艘,暂定编号为“CL-51”、“CL-52”、“CL-53”及“CL-54”。首舰预计在1940年初开工,其余各舰将在1941年底前相继开工。至此新式巡洋舰的设计阶段宣告完成,正式进入开工建造阶段。随着“CL-51”于1940年4月22日在联邦海军造船厂的船台上安放下第一块龙骨,国海军终于迎来一级前所未有的新军舰---“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建造完成时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全长164.9米,宽16.1米,吃水6.1米;标准排水量6718吨,满载排水量8340吨。舰型为平甲板型,总体上效仿了“布鲁克林”级巡洋舰的线型设计,舰首微微上翘,耐波性能良好,方型船尾,有利于舰船的高速航行,舰船稳定性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开工前进行的水池试验中,本级舰的船体设计获得了一致好评。

      与国海军其他级别的轻巡洋舰不同,“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的动力系统不再采用大型军舰通用的四轴驱动方式,而改用与舰类似的双轴驱动模式,这也使得其更符合舰编队领舰的战术定位。本级舰双轴双桨推进,一台半平衡式电动油压舵用来控制军舰的航向。最大航速32.5节,续航力8500海里/15节,6437海里/25节,全舰载重油1360吨。

      整个动力舱段位于舰体中后部,被区分为:锅炉舱,轮机舱及柴油发电机舱等几个部分,其中锅炉舱与轮机舱交错布置,使得安全系数上升,即使单个锅炉舱或轮机舱被命中,也不会导致全舰航行能力。4台巴伯考克·威尔考克斯公司(B﹠W公司)生产的“史蒂芬”型单烟道重油焚烧锅炉被配置在两个锅炉舱内(通过两座烟囱排出废气)以输出高温高压蒸汽供给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两台“柯蒂斯”式蒸汽轮机为军舰提供动力,轮机输出总功率为75000马力。为了预防全舰动力的紧急情况的发生,还在位于舰艉的柴油发电机舱内安装了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用于为舰船提供应急电力。

      为了综合考察,我们把全舰火力系统分为主炮系统、鱼雷武器系统、防空火力系统及反潜火力系统四个部分,以求能作出全面的评估。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装备的主炮为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16主炮分装在8座双联装全封闭炮塔内,其中6座沿舰体中心线呈背负式配置(前部舰桥前方和舰艉各3座),另2座位于后部舰桥两侧,呈对称式配置。1932年开始设计,1934年投入使用的此炮是国海军中性能最好且通用程度最高的高平两用舰炮。单炮(不含炮塔)重1.81吨,身管长4.826米,膛压279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米。仰角度-15度到+85度,俯仰速度15度/秒。每设计携弹量为450发,全舰总携弹量为7200发,拥有较强的持续作战能力。配用的弹种有重穿甲弹(弹重25千克)、高爆弹(弹重29千克)、高射弹(弹重25千克)、照明弹等。1943年后,又新增了配备近炸无线电引信的新式高射弹,使得本炮的防空效能提高了3倍以上。

      本舰配用的火炮虽然口径不大,但由于总数达到了空前的16,因此当使用高爆弹时,单舷齐射一次可投掷总重达406千克的高爆弹,效能相当可观,与日本海军装备6152毫米主炮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同等情况下只能一次投掷270千克的弹药)相比,本级舰在中近距离上的战斗中拥有较为明显的火力优势。

      虽然自“北安普敦”级重巡洋舰之后,国海军的各型巡洋舰都没有再安装过鱼雷发射管,但是本级舰为了更符合舰编队领舰的战术定位,将两座从“西姆斯”级舰上拆卸下来的Mk15型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配置在后部舰桥两侧,单舷最大齐射数为4枚,鱼内配备国海军于1935年定型的Mk15型热动力鱼雷。Mk15型鱼雷长7.3米,口径533毫米,最大航速45节,推进燃料由水、乙醇和压缩空气混合配比而成,战雷头装374千克高爆,射程为13700米/26.5节、9140米/37.5节、5450米/45节。

      “亚特兰大”级各舰完工时装备有3座四联装Mk1 型28毫米75倍径防空机关炮。其中,前部舰桥两侧各有1座,后部舰桥上装备1座。这种绰号为“钢琴”的轻型防空机关炮是二战初期国海军各型战舰标准的近程防空武器,负责5km距离内的防空任务。单炮(不含炮塔)重0.252吨,身管长2.083米,初速823米/秒,最大射速150发/分,最大射程6767米,最大射高5791米。仰角度-15度到+110度,俯仰速度24度/秒。单看理论数据,性能尚可,但是在实战中,此炮因射击时震动过大且容易卡壳导致火力不连贯而被证明为不能够应对高强度的空袭。1943年11月后,各舰上的12Mk1逐步被16(双联装炮座8座)可靠有效且火力强劲的双联装40毫米56倍径博福斯高射机关炮所取代,大名鼎鼎的产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中口径防空炮之一。单炮(不含炮塔)重0.522吨,身管长2.24米,初速881米/秒,最大射速120发/分,最大射程10180米,最大射高6950米。仰角度-5度到+90度,俯仰速度55度/秒。“亚特兰大”级各舰早期装备的另一种近程对空武器是8挺单装勃郎宁M2型12.7毫米高射机枪(“亚特兰大”号没有装备),这也是一种空有高射速(最大射速700发/分)但射高(最大射高4570米)和穿甲力(183米距离上穿透力21毫米)都不足的轻型防空武器,自1942年4月起逐步被8(后又增加至12)产单装Mk1型20毫米70倍径厄利孔高射机关炮所替代。厄利孔式高炮由3名炮手操作,单炮(不含炮塔)重0.068吨,身管长1.4米,初速844米/秒,最大射速450发/分,最大射程4389米,最大射高3050米。完成新式防空机关炮替换后的“亚特兰大”级各舰基本实现了远中近程防空火力相衔接,高中低空全火力覆盖的防空兵器体系,整舰防空能力大为提升。

      最后来看一下反潜火力系统,由于在最初的总设想中就要求本级舰应具备一定的反潜火力,因为在设计建造时就在舰艉铺设了两条深弹投放轨(同时舰艉为方型也方便深弹投放),可以投放装药量为136千克的Mark6型深水敌方潜水艇,该型深弹可以潜深为9-90米的潜水艇,深弹下沉速度2.4米/秒。据军试验,此型深弹9米深度上的潜水艇效果最好。

      由于受到《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关于标准巡洋舰吨位不得超过8000吨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的防护较以往的巡洋舰稍显不足,舷侧主装甲带及水平装甲仅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抵御127毫米火炮的轰击。垂直防护方面:89毫米厚的舷侧主装甲带从艏炮塔一直延伸到尾炮塔,长度约占船体总长的67%,但是限于吨位其延展有限,舰艉装甲更是进一步削弱到28毫米。水平防护方面:主甲板厚度为32毫米,主炮弹药舱部分及轮机舱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追加32毫米的装甲板,并使用了装甲盒式防护设计。主炮炮塔则由32毫米的STS装甲板防护。虽然本级舰从数据上看防护力一般,但是设计师们还是采取了诸如交错式机舱布置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军舰的抗沉性。全舰装甲部分总重585.4吨。

      战舰作战能力的优劣,往往与射击控制装置的好坏密切相关。本级舰在完工时安装有Mk37型射击控制装置(配4.6米光学测距仪,战争后期加装了Mk12、Mk22型火控雷达)两台,分别设在前后舰桥顶端。此射击控装置主要用于为Mk12型高平两用火炮提供射击诸元,其能自动将数据传送至甲板下的Mk1A型火控计算机以引导主炮对抗时速在400千米/时以上的飞机,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射击控制装置之一。而作为近程防空武器的Mk1型防空机关炮则主要靠目视瞄准,没有配备相关的射控装置。换装成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后则由Mk51型射击控制装置进行引导射击。

      至于雷达装置在本级舰上出现则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战争中各舰相继换装了SC型对空搜索雷达(装备在前桅顶端)及SG型对海搜索雷达(装备在后桅顶端),其中SC型对空搜索雷达由国通用电气公司负责生产,是一款装备了15英寸PPI显示器,操作及使用均十分方便的长波对空搜索雷达, SG型对海搜索雷达则由国雷声公司负责生产,是一款微波对海搜索雷达,装备了9英寸PPI显示器,使用方便,性能可靠。

      “亚特兰大”级的其他主要装备包括: 7部探照灯,分别安装在前后舰桥两侧及后烟囱上,用于在夜间为军舰目标;2部灯光信号联络器,用以进行灯光信号联络;声纳系统,用于搜索敌方潜水艇。

      由于已经在一艘排水量不到8000吨的巡洋舰上安放了众多设备,因而飞机弹射器没有足够的空间再被安装,故本级各舰均不搭载水上飞机,也就不能执行舰队侦察及火力校射任务,但结合自身的战术定为来看,这也不算是致命的缺陷。

      亚特兰大级共建4艘,战沉2艘,堪称国海军中战功卓著的一级军舰。因其在太平洋战争最困难时加入太平洋舰队,又几乎参与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的每一次军事行动,故可谓是军夺取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有功之臣。“亚特兰大”级各舰战斗历程如下:

      作为“亚特兰大”级的首舰,“亚特兰大”号于1940年4月22日在州联邦造船厂开工,1941年9月6日下水,同年12月24日加入海军服役。舾装完成且试航训练结束后,该舰于42年4月5日驶离纽约港经由巴拿马运河,于23日辗转到达珍珠港。在瓦胡岛海域进行防空训练后于5月护送补给船队驶往努阿,16日返回珍珠港后即加入哈尔西将军的TF16特混舰队,护卫“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参加中途岛海战。此后返回珍珠港继续进行防空演练、炮术训练和船体整修。

      7月中旬随TF16特混舰队南下,后编入TF61特混舰队参加瓜岛登陆战役,此后一直在所罗群岛海域活动。8月24日参加了东所罗群岛海战,为“企业”号航母护航,并击落5架敌机。此后一直在南太平洋执行护航运输任务。10月26日,已编入TF64特混舰队的“亚特兰大”号随同“”号战列舰参加了圣克鲁斯大海战。28日晨斯科特少将转移到该舰,成为TG64.2编队旗舰的“亚特兰大”号随“”号补充燃料后,在4艘舰的掩护下前出炮击瓜岛日军阵地。此后一直在该海域活动,为瓜岛补给船队提供护航和防空,多次击落来袭敌机。

      11月中旬“亚特兰大”号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在12日午夜日本水面舰队。混战中“亚特兰大”号被日本“晓”号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轮机舱,随后又被己方的“”号重巡洋舰误击,导致斯科特将军阵亡。而“晓”号舰则被亚特兰大号击毁探照灯,并由“”号击沉。遭到重创的“亚特兰大”号逐渐动力,于13日下午放弃,当晚8时15分自沉于瓜岛伦加角以西3英里处。

      “亚特兰大”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共获得了5颗战役之星。且由于在1942年11月13日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的英勇表现,在总统语录中被称为“大无畏战斗的英雄典范”。

      “朱诺”号于1940年5月27日在州联邦造船厂开工,1941年10月25日下水,1942年2月14日服役。42年春在大西洋沿岸匆忙完成试航后,于5月初对维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和瓜德罗普岛执行任务。此后返回纽约完成改装,并于6月1日至8月12日在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8月22日起航前往太平洋战区。在汤加和新喀里多尼亚短暂停留后,“朱诺”号随TF18特混舰队(包括“黄蜂”号航母)于9月11日和TF17特混舰队(包括“大黄蜂”号航母)合并组成TF61特混舰队,向瓜岛输送战斗机。9月15日“黄蜂”号遭到日本潜艇“伊-19”号的鱼雷而重创,自沉。“朱诺”号协同护航的舰营救了1910名幸存者。此后本舰随同“大黄蜂”号航母战斗群在瓜岛海域活动。

      “朱诺”号参加的第一次重要战斗是10月26日的圣克鲁斯大海战。当日10时左右27架日机空袭“大黄蜂”号,尽管“朱诺”号和其他护航舰只的防空火力击落了其中的20架,但“大黄蜂”号仍被重创并于次日沉没。“大黄蜂”号被重创后,”朱诺”号又加入“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为其提供防空火力支援,击退日本4波空袭,并击落18架日机。

      此后“朱诺”号被编入TF67特混舰队,于11月8日前去增援瓜岛。参加了12日开始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海战中“朱诺”号与友舰配合击沉1艘日舰,但自身也被1条鱼雷击中左舷,导致严重侧倾,退出战斗。13日上午,受伤的“朱诺”号在撤退途中遭到日潜艇“伊-26”号的,左舷再次中雷,舰体被炸为两截,于20秒内沉没,仅10人获救。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

      “”号于1940年3月27日在州伯利恒造船厂开工,1941年7月26日下水,1942年1月10日服役。在切萨皮克湾完成试航后,该舰经由巴拿马运河驶向西海岸,于1942年5月16日抵达其同名城市。因给“萨拉托加”号航母护航而错过了中途岛海战。6月15日,该舰开始给“大黄蜂”号护航并在南太平洋行动。8月初参加了瓜岛登陆战。日军在随后数月的猛烈反击中给国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号分别于9月15日及10月26日目击了“黄蜂”号和“大黄蜂”号航母的沉没。随后,“”号开始为“企业”号航母护航,在所罗群岛的海域连续作战数月后,该舰驶抵整修。

      1943年夏“”号被编入由航母“萨拉托加”号和英航母“胜利”号为基干的英联合舰队,支援进攻蒙达、新乔治亚和布干维尔作战。11月5日及11日,””号加入“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航母编队,成功空袭了腊包尔。随后该舰参加了“电击”行动,夺取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12月9日在护航“列克星敦”号航母(CV-16)时被1条鱼雷击伤,返回珍珠港修理。随后回改装雷达、战斗情报中心CIC和40毫米防空炮。

      1944年中,除了3月至6月返回继续改装雷达设备外,其余时间一直转战于太平洋各战场,参与了这一时期军在中太平洋的所有重大作战行动。1945年初,“”号随同TF38进入南中国海空袭、吕宋、印度支那和中国南方。其后又参加了空袭冲绳、日本本土、硫黄岛等作战行动直到战争结束。战后用于运送军队回国,1946年11月4日退役,1949年3月18日被重新分类为防空巡洋舰。1959年3月1日除籍,次年出售解体。

      “圣胡安”号于1940年5月15日在州伯利恒造船厂开工,1941年9月6日下水,1942年2月28日服役。在大西洋试航结束后,该舰离开汉普顿锚地,于42年6月5日加入“黄蜂”号航母编队驶往太平洋。随后该编队开始为驶向所罗群岛的大型登陆运输船队护航。

      在斐济演习结束后,“圣胡安”号随“黄蜂”号航母编队在新赫布里底和所罗海域警戒。24日因后撤补给燃料而错过了东所罗海战,此后护送受伤的“企业”号返回珍珠港。10月5日,重返南太平洋战场的”圣胡安”号向富纳富提岛的登陆部队输送20毫米防空炮,然后于16日突袭吉尔伯特,击沉2艘日军巡逻艇。此后加入“企业”号航母编队参加了圣克鲁斯大海战,被俯冲轰炸机击伤船尾和方向舵,回悉尼大修10天。11月24日“圣胡安”号被编入“萨拉托加”号航母编队,从42年12月到43年6月,该舰一直活跃在珊瑚海。43年11月“圣胡安”号随“萨拉托加”号航母编队布干维尔和腊包尔机场,支援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12月加入“埃塞克斯”号航母编队空袭夸贾林环礁。12月6日返回国检修。

      1944年间,除了8月到11月返回修整外,其余时间一直转战于太平洋各战场,参与了这一时期军在中太平洋的所有重大作战。1945年1月和2月参与了空袭、冲绳和吕宋的作战行动,随后进入南中国海空袭西贡、金兰湾和。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参与了空袭东京,冲绳登陆战役等作战行动直到战争结束。战后负责从日本撤出盟军战俘并运送军队回国。1946年11月9日退役,1949年2月28日被重新分类为防空巡洋舰,1959年3月除籍,1961年出售解体。

      “亚特兰大”级自加入太平洋舰队后,几乎参与了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后期的每一次军事行动,无论是水面战斗,舰队护航,还是防空战斗,本级舰都有出色的表现,是国海军中战功卓著的一级战舰。为军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PS:军舰简约介绍系列第二弹,简约不简单,做科普,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太平洋杂谈”。后面大家想看啥内容,可以留言告诉本菜哦!